乐崇辉
心除了“造作”作用外,尚有心的“感应”,这二种都是属于无形无象的,且是不可捉摸的,但在整个心路历程中,是不会消失的。“感应’当中,又分为“灵感”及“梦感”。正信而入佛门的人,不少是由这二种感应信入的。“灵感”中有许多灵异瑞相,令本不信佛的人,忽然因此而信了。
再说,圣者心的表达,多由真心的无漏智观照所成,所有表达之形像皆成为一种表法的象征。譬如释迦佛于修习外道时,苦行六年,过尼连禅河,沐浴其中,乃表示洗外道之染、去外道之执。又如牧羊女供佛羊乳,表示开不得已之方便。又释迦游四门见四苦,悟众生城流转门出入,难逃生、老、病、死之轮回相。至于释迦入灭何以在双娑罗树之间,此又表破边立中之不生不灭的中道。此在在表达了圣者的心,启示世人,悟入佛法,度还彼岸。佛陀身口意所作,全然是一真法界所流露,举手投足皆是法要,端在众生悟不悟了!诸佛菩萨的手印、身印皆以身表心,佛菩萨的咒语、法语皆以口表心,佛菩萨的观照、形像皆以意表心,如是身、口 意清净无染,乃由无始之因地,即以戒、定、慧不断熏修,合心清净无染,自表光明遍照,硕大无涯。
再就凡夫言,凡夫心的表达,无论身口意,在意识的反射上,起心动念,无非是罪,无非是业。于表达时,身犯三业——杀、盗、淫;口犯四业——恶口、两舌、妄语、绮语;意犯三业——贪、嗔、痴。再由内惑外尘所染,此心宁否?故所表达之一切,勾心斗角,五毒并用,做奸犯科,或多或少,或深或浅。凡夫俗子未悟入佛知见前,行为污秽,形像陋缺,各具业形,各怀业心,百千万劫,未曾离身,此死、彼生,业心相随,彼死此生,形影不离;据此表达:身由业心所表,无非杀伐强暴,予取予夺。口由业心所表,无非巧言夺理,口剑唇枪。意由业心所表,无非犯罪意识,为善巧装。由是可知心之表达,净染之不同,犹如天地之别了。